在蔡文姬刚出生不久,当时的蔡邕不过是因罪流放之人,但是他善词赋,通经史,精书法,在当地也是个人皆众知的名儒。
可是这一切改善不了家中的窘迫,为了解决温饱问题,不得不屈身与河东卫家交往,时常受其周济。
这时的河东卫家,早已看出来蔡邕不是沉沦市井之人,终有步入青云,走上仕途的那一天。
便提出要用其家次子卫仲道与蔡文姬联姻,待双家均长大成人时再履行婚约。
蔡邕在心里面其实并没有看起卫家,在这个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的时代里,商人无论积累多少财富,也不会让读书人看在眼里。
他先是婉言谢绝了数次,但是卫家亦然断绝其经济求助,从此便是冷言相待。
那时经济困难的蔡邕,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,这才勉强点头应允。
一转眼十余年过去了,蔡家的家境自然也今非昔比。
他为了报当年之恩,利用自己的关系,曾多少次帮助过卫家,疏通地方关系,助其盈利颇丰。
蔡文姬从一个不通世事的黄毛丫头,也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,容貌绝佳的少女,不但如父般才气英英,更是个非常有主见之人。
(书友若觉得还入法眼,请别忘记收藏本书)